|
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出品、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鹿鳴影業(ye) 承製的4集精品紀錄片《大秦嶺》於(yu) 2023年12月3日至12月6日每晚20:10在CCTV-10科教頻道播出,該紀錄片第二集對陝西省西安植物園生物多樣性保護優(you) 秀案例——陝西羽葉報春保護與(yu) 可持續利用進行了集中報道和宣傳(chuan) 。 陝西羽葉報春(Primula filchnerae)為(wei) 報春花科報春花屬兩(liang) 年生草本植物,為(wei) 中國特有物種、陝西省地方重點保護野生植物,在陝西省主要分布於(yu) 安康旬陽縣、漢中洋縣、漢中勉縣,曾被認為(wei) 已經滅絕100餘(yu) 年,是世界上現存的瀕危植物之一。2015年在秦嶺南坡的洋縣翁子溝被重新發現後,陝西羽葉報春現存的四個(ge) 野外種群存活植株不足500株,加之當地氣候變化與(yu) 自然災害頻發,整個(ge) 種群隨時麵臨(lin) 再度滅絕的巨大風險。 為(wei) 保護陝西羽葉報春的野生種群,陝西省西安植物園對陝西羽葉報春緊急開展了保護研究,通過引種繁育和遷地保護的方式在陝西省西安植物園內(nei) 成功進行擴繁,共獲得人工繁育種苗10萬(wan) 餘(yu) 株。在此基礎上,陝西省西安植物園組織開展陝西羽葉報春的野外回歸試驗,嚐試壯大野外種群,全力保護瀕危植物生存。2021年-2023年陝西省西安植物園分別在陝西洋縣、勉縣、太白山、黃龍縣共計野化回歸陝西羽葉報春1500餘(yu) 株,野外播種數萬(wan) 粒,對這一珍稀瀕危植物的野外種群進行了保護和壯大,挽救了再度滅絕的風險。 隨著全社會(hui) 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日趨關(guan) 注,陝西羽葉報春這一傳(chuan) 奇性瀕危植物的保護與(yu) 回歸逐漸進入大眾(zhong) 視野,受到中央電視台以及《陝西日報》等媒體(ti) 長期跟蹤報道。2023年5月22日第23個(ge)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(chuan) 活動期間,國家生態環境部推出15個(ge) 生物多樣性保護優(you) 秀案例,陝西省西安植物園的“瀕危特有植物—陝西羽葉報春保護與(yu) 可持續利用”案例成功入選,進一步向全社會(hui) 展示了秦嶺珍稀瀕危植物的生存狀態和科研工作,彰顯了陝西省西安植物園的科研影響力。 此次央視紀錄片《大秦嶺》對秦嶺珍稀瀕危植物保護工作的關(guan) 注和報道,將在全社會(hui) 範圍進一步加深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認識,從(cong) 而推動人與(yu) 自然和諧共存的綠色發展理念貫徹落實。 視頻內(nei) 容詳見:





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