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入我們  |     |  常見問題 
 
 首 頁 新聞動態 主要任務 成員風采 华体汇官网登陆 hth官网登陆
當前位置:Home > 新聞動態 > 成員消息
第四屆吳征鎰植物學獎在海南頒獎
時間:2023-10-31  來源:昆明植物園  作者:楊雲珊  點擊:次

  10月28日,第四屆吳征鎰植物學獎在海南省海口市召開的中國植物學會(hui) 90周年慶典暨第二屆植物科學前沿學術大會(hui) 上正式頒發。頒獎儀(yi) 式由雲(yun) 南吳征鎰科學基金會(hui) 理事長、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黨(dang) 委書(shu) 記李宏偉(wei) 主持。

李宏偉(wei) 主持頒獎儀(yi) 式

  第四屆吳征鎰植物學獎傑出貢獻獎獲獎人為(wei) 中國科學院院士、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陳曉亞(ya) ;青年創新獎獲獎人為(wei)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黃勝雄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偉(wei) 。中國植物學會(hui) 名譽理事長許智宏院士、中國植物學會(hui) 汪小全副理事長、孫航副理事長為(wei) 獲獎人頒發獲獎證書(shu) 和獎牌。

許智宏院士宣布獲獎人名單

許智宏院士為(wei) 傑出貢獻獎獲獎人陳曉亞(ya) 頒獎

汪小全、孫航為(wei) 青年創新獎獲獎人黃勝雄、王偉(wei) 頒獎

陳曉亞(ya) 院士發表獲獎感言

  中國植物學會(hui) 和吳征鎰科學基金會(hui) 向獲獎者表示熱烈祝賀,希望獲獎者和全國植物科學工作者一道傳(chuan) 承老一輩科學家孜孜以求、勇於(yu) 創新的科學精神,為(wei) 推進中國植物科學事業(ye) 的創新發展和人才培養(yang) 做出新的貢獻。基金會(hui) 和學會(hui) 將一如既往、馳而不息地共同做好吳征鎰植物學獎的各項工作,不斷擴大吳征鎰植物學獎的影響力,將吳征鎰先生的科學精神發揚光大。

  頒獎儀(yi) 式上,北京植物醫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代表向基金會(hui) 捐贈吳征鎰植物學獎獎勵基金100萬(wan) 元。此外,自2021年起每年向基金會(hui) 追加捐贈10萬(wan) 元用於(yu) 科學公益事業(ye) 。

北京植物醫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捐贈獎金

  2016年,在吳征鎰院士誕辰100周年紀念會(hui) 上,吳征鎰科學基金會(hui) 和中國植物學會(hui) 聯合設立吳征鎰植物學獎,獎金由北京植物醫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捐贈。該獎項是我國首個(ge) 植物學專(zhuan) 業(ye) 獎項,旨在弘揚吳征鎰嚴(yan) 謹治學、無私奉獻和執著追索的科學精神,獎勵為(wei) 發展中國植物科學事業(ye) 做出重要貢獻的植物學科技工作者,激勵植物學科技工作者為(wei) 建設創新型國家做出新貢獻。

  吳征鎰植物學獎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登記的社會(hui) 科技獎勵登記號為(wei) 0316,設傑出貢獻獎和青年創新獎,每兩(liang) 年評獎一次。自2017年以來,先後有洪德元院士、周俊院士、李德銖研究員獲得傑出貢獻獎,孔宏智研究員、高連明研究員、蘇濤研究員、郭亞(ya) 龍研究員、星耀武研究員、焦遠年研究員獲得青年創新獎。

  中國植物學會(hui) 90周年慶典暨第二屆植物科學前沿學術大會(hui) 由中國植物學會(hui) 主辦,中國熱帶農(nong) 業(ye) 科學院承辦,於(yu) 10月27日隆重開幕。中國植物學會(hui) 前理事長武維華院士為(wei) 大會(hui) 致辭,中國科協專(zhuan) 職副主席、書(shu) 記處書(shu) 記孟慶海,洪德元院士、匡廷雲(yun) 院士、許智宏院士、種康院士等14位院士及來自全國268家單位的1400餘(yu) 名代表參加了會(hui) 議。

武維華院士致辭
 

第四屆吳征鎰植物學獎獲獎人簡介

  傑出貢獻獎獲獎人  陳曉亞(ya)  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,中國科學院院士。陳曉亞(ya) 院士長期從(cong) 事植物科學研究,在植物資源、次生代謝、抗蟲和棉花生物學等方麵做出了傑出成就。他帶領團隊係統解析棉酚生物合成途徑和棉纖維細胞發育機製,為(wei) 優(you) 質棉創製提供材料。發明的植物介導的RNA幹擾抗蟲新技術,成為(wei) 抗蟲技術裏程碑式的突破。他兼任上海辰山植物園園長,為(wei) 其高質量建設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。領導團隊係統收集唇形科鼠尾草屬植物資源,建成了國內(nei) 最大的鼠尾草屬核心種質資源庫及保護繁殖基地,並研究藥用植物活性成分代謝及調控,在植物保護、研究和利用相結合方麵發揮了帶頭作用。陳曉亞(ya) 研究員取得重要國際影響和學術地位,為(wei) 我國植物科學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。

  青年創新獎獲獎人  黃勝雄 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、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。黃勝雄長期針對植物次生代謝產(chan) 物開展化學結構鑒定及活性挖掘、生物合成及合成生物學、代謝產(chan) 物的進化等前沿交叉研究,利用經典植物化學、結構生物學與(yu) 基因組學的研究手段,解析了植物藥物分子莨菪堿和可卡因的生物合成及進化起源,取得了一係列的原創性成果。這些成果解決(jue) 了托品烷生物堿骨架合成的百年科學難題,提供了一個(ge) 基於(yu) 結構生物學、天然產(chan) 物化學和基因組學研究次生代謝進化的新角度和案例,提升了我國在植物天然產(chan) 物生物合成研究的國際影響力。

  青年創新獎獲獎人  王偉(wei)  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。王偉(wei) 長期從(cong) 事植物係統學和生物地理學研究,通過整合形態和係統發育曆史,係統解決(jue) 了毛茛目及其相關(guan) 被子植物疑難類群的分類學問題,形成了“以係統發育為(wei) 原則的整合分類學”的研究範式;將“物種分化-區係發生-植被演替-地球演變”有機整合起來,發現菟葵屬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反映了亞(ya) 洲三大高原的形成過程,揭示了東(dong) 亞(ya) 亞(ya) 熱帶常綠闊葉林、熱帶雨林和荒漠植被的進化曆史,闡明了東(dong) 亞(ya) 兩(liang) 種特殊生境生物的遷入動態及其驅動因素。這些成果推動了植物分類學這一經典學科的發展,並將分子係統學由一門學科拓展到探討宏觀生態學、地質學等領域科學問題的工具。

  (責任編輯:李雪)

 

相關信息:

  • 植物與周圍生物間的巧妙“合作”——為吸收養分 2023-10
  • 昆明植物所在植物接觸性形態建成的分子機理方麵 2023-10
  • 《種子故事:珍稀瀕危植物種子》、《秋海棠屬植物 2023-10
  • 昆明植物所完成猛臘毛麝香高質量基因組的組裝和 2023-10
  • 2023年全國科普日主題活動在昆明植物園順利舉辦 2023-09
  • 麗江高山植物園首批入選省級草種質資源圃名單 2023-09
  • 昆明植物所揭示早期人類活動導致東亞亞熱帶常綠 2023-09
  • 中國西南山地海拔梯度高山草甸群落植物花粉和胚 2023-09
  • 群體遺傳與物種瀕危機製研究團隊完成2023年度第 2023-09
  • 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毛果木蓮在昆明植物園首次開花 2023-09
  • 【打印本頁】【關閉本頁】
    新聞動態
    綜合報道
    工作進展
    成員消息
    科研進展
    國際園訊
    視頻新聞
    推薦資訊  
    感受遠古多樣魅力,辰山蕨類植物首次集中亮相!
    感受遠古多樣魅力,辰山蕨類植物首
    最近更新  
    熱門點擊  
    Copyright © CUBG 2013-ICCBG 2022 - 中國植物園聯合保護計劃辦公室      地址:雲南省西雙版納州 猛臘縣 猛侖鎮   電話:0691-8713331   
    關注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