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6月29日至7月7日,上海辰山植物園標本館和浙江農(nong) 林大學聯合考察人員赴浙江省麗(li) 水市鬆陽縣和遂昌縣進行了為(wei) 期9天的植物調查,本次調查為(wei) 國家科技部科技基礎性工作專(zhuan) 項《華東(dong) 黃山-天目山脈及仙霞嶺-武夷山脈生物多樣性調查》的野外部分,辰山植物園承擔其中的子課題 “仙霞嶺(九龍山──白馬山)種子植物多樣性調查”。
項目涉及的仙霞嶺山脈位於(yu) 浙江省西部,東(dong) 起衢州、金華、麗(li) 水三市交界處,西延浙江、江西、福建三省交界處,長約100餘(yu) 千米。項目調查範圍內(nei) 包含麗(li) 水市遂昌縣境內(nei) 的九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,湖山、白馬山、南尖岩、神龍穀風景區和林場,鬆陽縣境內(nei) 的箬寮風景區,衢州江山市境內(nei) 的仙霞嶺省級自然保護區、江郎山風景區,以及衢州、麗(li) 水兩(liang) 市境內(nei) 多個(ge) 國家級森林公園。
本次調查為(wei) 本項目課題2017年度的第四次調查。在8天的調查中,考察隊員穿梭於(yu) 鬆陽、遂昌兩(liang) 縣。在鬆陽縣境內(nei) ,圍繞箬寮省級風景區調查了周圍的丁坑、小蘇坑、安岱後等區域,調查了4條5公裏樣線和2條1公裏樣線,兩(liang) 次抵達本區域最高峰箬寮峴(海拔1502米,鬆陽縣第一高峰);在遂昌縣境內(nei) ,主要在湖山林場區域乘船調查了兩(liang) 條1公裏的次生林樣線。全程一共采集植物標本331號926份,包含大量具有華東(dong) 特色以及不常見的植物包括疏花無葉蓮(Petrosavia sakuraii)、人字果(Dichocarpum sutchuenense)、尖葉四照花(Cornus angustata)、華東(dong) 山柳(Clethra barbinervis)、絹毛馬鈴苣苔(Oreocharis sericea)、旋蒴苣苔(Boea hygrometrica)等,發現了高野山龍頭草(Meehania montis-koyae,2011年被確定為(wei) 中國大陸新分布)等的新分布地點。特別值得一提的是,本次考察隊員調查了2005年發表的珍稀瀕危植物東(dong) 方水韭(Isoetes orientalis)的模式分布地,對其種群現狀和生存環境進行了考察,為(wei) 華東(dong) 野生瀕危資源植物保育中心的後續工作積累了基礎。
通過本次調查,我們(men) 對仙霞嶺山脈範圍內(nei) 的鬆陽箬寮、遂昌湖山林場的植被類型有了基本的了解,箬寮保存有較為(wei) 完好的中亞(ya) 熱帶闊葉林,溪流水量充沛,潮濕岩壁附生和石生植物豐(feng) 富,人為(wei) 幹擾小,是生態學研究的理想區域;湖山林場主要為(wei) 人工次生林,曆史上的蓄水過程以及人工播種、疏伐、撫育使得大部分林下植被留下了典型的人為(wei) 幹擾痕跡,草本較少,但對於(yu) 人工生態係統研究有相當的意義(yi) 。


 |